团队成员受邀参与广西卫视《凡事说理》“总书记的八桂印记”系列节目

发布时间:2022-12-14

  广西,山水秀甲天下,陆海边疆辽阔,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这里美丽开放、团结奋进、活力迸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广西视察,对壮乡各族人民饱含浓浓深情,对广西加快发展提出殷殷嘱托,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大动力。

  《凡事说理》推出党的二十大特别策划《总书记的八桂印记》

  10月2日播出第4集《守护民族团结 共建壮美广西》

  播出时间:2022年10月2日 广西卫视18:00 新闻频道22:25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视察调研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在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本期凡事说理,主持人张航诚和南宁师范大学的师生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一起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共同探讨民族团结事业的新篇章。

  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通过壮族文化展内展示的壮族语言、文字、民居、服饰、织锦刺绣、劳作场景等等内容,详细了解广西各族群众所创造的悠久灿烂历史文化。而总书记特别关注的镇馆之宝“铜鼓王”,也引起了大家探讨的兴致。

  广西民族博物馆讲解员 覃婷:从它的冶炼技艺、纹饰上面,都是能体现出早在千年前民族文化已经在进行交流交融了。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曾令辉:广西的12个世居民族交流交往,形成一个共同的意识,就是各民族团结亲如一家,今天我们要实现壮美广西,民族的团结是根本,所以总书记对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寄予了厚望,希望我们是一个民族团结示范区。

  千百年来,壮乡儿女保家卫国守土固边的英雄历史,也引起大家的深深共鸣。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唐英毅:守护祖国南疆安全,既是总书记对我们广西的厚望重托,也是我们壮乡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神圣使命。广西必定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的历史担当。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曾令辉:我们要守好祖国的南大门,维护国家安全是最大的最根本的利益所在。作为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一定要讲好这一节课,把广西的定位讲好。广西既处在改革开放前沿,但是又要守好国家安全。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壮族文化展内参观了壮族干栏建筑、世居民族服饰等展品,观看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西壮锦技艺传承人谭湘光老师展示壮锦编织技艺,并且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了殷殷关切。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对如何把我们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好、保护好,如何促进民族团结,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 黄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广西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广西是民族团结、民族交融的最成功的地方,同饮一江水,同耕一垌田,同住一个村,同组一个家,同读一个班,同过一个节,在广西随处可见,石榴结籽心连心,广西正在擘画中华民族团结的壮美篇章。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谢丽丽: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立体多元地呈现出民族文化的绚丽魅力,既是增进我们文化自信,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从而也更好地增进了我们的民族团结。

  去年视察时,总书记观看了三月三“歌圩节”壮族对歌等民族文化活动展示,总书记强调,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今年我们重走总书记的足迹,重温总书记的嘱托,鼓舞着大家肩负起更多的使命和担当,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工作,在建设壮美广西的征程上的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邱尹: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广西是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包括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开放文化都有,这些都是我们广西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来源。文化可以出精神,也可以出生产力。所以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来共筑壮美广西。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院长 李玲:习近平总书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教育是我们首先特别要关注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教师的队伍质量建设是关键,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能够懂得、理解我们的文化,然后能够内化我们的文化,把中华文化传承给孩子们。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 周韦力: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高校教师,在一个新的百年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肩负着更多的使命和担当,尤其是作为思政课老师,如何去构建好大中小一体化,如何去更好地去让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学生理解我们的国家的民族政策,引领好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王立高:广西正在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示范区这个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今天我们来到的这个壮族博物馆展区,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我们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和谐理念,所以我们在高校里面,在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候,要注重挖掘我们这些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共性,来铸牢我们的示范区。

  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曾令辉:我们要把民族文化,汇聚成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的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地巩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在哪里?凝聚各族人民的心,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地凝聚在党的周围,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主持人 张航诚:中国的力量就是团结的力量,就是各民族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我们也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广西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一定能够常开常新。同时这股团结的力量,也必将为我们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新征程上,提供持久的不竭动力。

查询

栏目导航

潜心钻研
团结协作